參互見基本體例
「參見」為詞目間具有主附關係,「互見」為詞目間具有對等關係。
- 參見基本體例
(一)凡詞目間具主附(主從、輕重、大小)關係者,釋義方式採取從見主、輕見重、小見大,附條詞目釋義作「參見某(主條)條」。
(二)主附條分辨基本原則:
主條:有典故來源、文獻時代出現較早、所掌握之撰稿資料較完整。
附條:主條衍生者。
(三)參見形態:
1.有主從、輕重關係者,則主條也作附條,附條參見主條。(參例一)
【A】…………。也作【B】、【C】。
【B】…………。參見【A】條。
【C】…………。參見【A】條。
2.有大小關係者,附條參見主條。(參例二)
【A】…………。
【B】…………。參見【A】條。
3.主條為專科語詞,有其他的名稱者,則主條也稱為,附條為主條的別名,並參見主條。(參例三、四)
【A】…………。也稱為【B】。
【B】A的別名。參見【A】條。
4.主、附條為簡稱關係時,有下列二種撰稿模式:
(1)主條以「簡稱為附條」處理,附條以「也稱為主條」處理。(參例五)
(2)主條以「簡稱為附條」處理,附條以「參見主條」處理。(參例六)
例一:(成語→附條見典源主條)
【跋前疐後】
ㄅㄚˊ ㄑㄧㄢˊ ㄓˋ ㄏㄡˋ
比喻陷入困境,進退兩難。參見「跋胡疐尾」條。清‧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‧卷二三‧灤陽續錄五》:「無事之時,望影藏匿,跋前疐後,日不聊生。」
【跋胡疐尾】
ㄅㄚˊ ㄏㄨˊ ㄓˋ ㄨㄟˇ
胡,項下的垂肉。跋胡疐尾指前進就踏著垂肉,後退又被尾巴絆倒。語本《詩經‧豳風‧狼跋》:「狼跋其胡,載疐其尾。」比喻陷入困境,進退兩難。明‧朱之瑜〈答完翁書〉:「一時倉卒,事事不審,又一身作仆,兄翁行後,更覺周折,弟又才短,所以跋胡疐尾。」也作「跋前疐後」、「跋前躓後」。
例二:(小見大)
【社鼠】
ㄕㄜˋ ㄕㄨˇ
比喻有所倚恃的奸人。參見「城狐社鼠」條。《俚言解‧卷二‧社鼠》:「城狐不灌,社鼠不燻,言得所依憑也。」
【城狐社鼠】
ㄔㄥˊ ㄏㄨˊ ㄕㄜˋ ㄕㄨˇ
以城牆為窩的狐狸,以土地廟為窩的老鼠。語本漢.劉向《說苑.卷一一.善說》:「且夫狐者,人之所攻也;鼠者,人之所燻也;臣未嘗見稷狐見攻,社鼠見燻,何則?所託者然也。」比喻憑藉權勢而肆意為惡的人。《晉書.卷四九.列傳.謝鯤》:「敦將為逆,謂鯤曰:『劉隗奸邪,將危社稷。吾欲除君側之惡,匡主濟時,何如?』對曰:『隗誠始禍,然城狐社鼠也。』」明.許自昌《水滸記》第一一齣:「城狐社鼠,擾朝廷,毒閭閻。」也作「社鼠城狐」。
例三:(一般詞條→附條見主條)
【東西橫貫公路】
ㄉㄨㄥ ㄒㄧ ㄏㄥˊ ㄍㄨㄢˋ ㄍㄨㄥ ㄌㄨˋ
1.橫貫東西部的公路。如中部橫貫公路、北部橫貫公路、南部橫貫公路等。
2.特指中部橫貫公路。參見「中部橫貫公路」條。
【中部橫貫公路】
ㄓㄨㄥ ㄅㄨˋ ㄏㄥˊ ㄍㄨㄢˋ ㄍㄨㄥ ㄌㄨˋ
橫貫臺灣中部的公路。西起臺中市東勢區,沿大甲溪東行,經谷關、德基到梨山,越合歡山後沿立霧溪下行,經洛韶、天祥到花蓮縣太魯閣峽谷,東抵花蓮市。全長三百五十一公里,於民國四十九年完工,沿途層峰重巒,斷崖峭壁,為著名觀光勝地。也稱為「東西橫貫公路」。
例四:(專科詞條→附條見主條)
【茄冬】
ㄐㄧㄚ ㄉㄨㄥ
大戟科「重陽木」的別名。參見「重陽木」條。
【重陽木】
ㄔㄨㄥˊ ㄧㄤˊ ㄇㄨˋ
植物名。大戟科重陽木屬,半落葉喬木。三出複葉,小葉呈卵形或長橢圓形,鈍鋸齒緣。雌雄異株,圓錐花序,每年二、三月開黃綠色花,花瓣不存。漿果球形。生長極為迅速。耐風,可作防風林的輔助樹種。除防風、遮蔭外,也可作為建材、家具之用。也稱為「茄冬」。
例五:(從為主之簡稱)
【校對員】
ㄐㄧㄠˋ ㄉㄨㄟˋ ㄩㄢˊ
擔任校對工作的人員。如:「通常一個有規模的報社,對校對員的要求都非常嚴格。」簡稱為「校對」。
【校對】
ㄐㄧㄠˋ ㄉㄨㄟˋ
1.根據原稿考查訂正排印或繕寫的錯誤。
2.負責校對工作的人。也稱為「校對員」。
例六:(從為主之簡稱)
【巴拿馬共和國 (the Republic of Panama) 】
ㄅㄚ ㄋㄚˊ ㄇㄚˇ ㄍㄨㄥˋ ㄏㄜˊ ㄍㄨㄛ
國名。中美洲國家,北臨加勒比海,南瀕太平洋,東接哥倫比亞,西鄰哥斯大黎加。是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的要衝,戰略上的要塞。面積七萬五千五百一十七平方公里,人口約四百萬。首都巴拿馬市(Panama City),信奉天主教,西班牙語為主要語言。地處熱帶氣候,農、林、漁、牧資源豐富。西元一九○三年十一月三日脫離西班牙獨立,並訂該日為國慶日。幣制單位為BALBOA。簡稱為「巴拿馬」。
【巴拿馬(Panama) 】
ㄅㄚ ㄋㄚˊ ㄇㄚˇ
1.國名。位於中美洲。參見「巴拿馬共和國」條。
2.城市名。參見「巴拿馬市」條。
- 互見基本體例
(一)互見之詞目為對等關係,故採互見方式以互補之。
(二)凡詞目無論文獻時代出處、典源皆具有對等關係者,一律互見。
(三)互見詞目用語,皆使用「也作」。
例:
【拔十得五】
ㄅㄚˊ ㄕˊ ㄉㄜˊ ㄨˇ
相似詞 拔十失五
寬於拔擢,必能選得半數真才。《新唐書‧卷一二六‧張九齡傳》:「夫吏部尚書、侍郎,以賢而授者也,豈不能知人?如知之難,拔十得五,斯可矣。」《文選‧任昉‧為范尚書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》:「拔十得五,尚曰比肩,其餘得失未聞。」也作「拔十失五」。
【拔十失五】
ㄅㄚˊ ㄕˊ ㄕ ㄨˇ
選拔人才,即使一半不合格,尚可得一半真才。《三國志‧卷三七‧蜀書‧龐統傳》:「今拔十失五,猶得其半,而可以崇邁世教,使有志者自勵,不亦可乎?」也作「拔十得五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