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 [黹部-5畫-共17畫]
注  音 ㄈㄨ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  1. 古代禮服上所刺繡的花紋,青黑相間,如兩己相背之形;一說兩弓相背之形。《書經.益稷》:「藻火粉米,黼黻絺繡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黻為兩己相背。黻音弗,黑與青謂之黻。」
  2. 古代一種繫於腰間,遮於官服或禮服前的蔽膝。通「」。《論語.泰伯》:「惡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。」宋.邢昺.疏:「黻,蔽膝也。」《新唐書.卷二四.車服志》:「黻以繒為之,隨裳色。」
  3. 繫印的絲帶。通「」。唐.陳子昂〈唐水衡監亟李府君墓誌銘〉:「黃黻不貴,拱璧為輕。」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