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
- 事物的兩頭皆稱為「端」。如:「尖端」、「末端」、「筆端」。《論語.子罕》:「我叩其兩端而竭焉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三下.粵西遊日記二》:「岐中倒垂一乳,長數丈,其端空懸,水由端涓涓下。」
- 事物的起始、原因。如:「開端」、「發端」、「事端」、「挑起戰端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》:「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。」《史記.卷七七.魏公子列傳》:「今有難,無他端而欲赴秦軍,譬若以肉投餒虎,何功之有哉?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六回:「公若應之,是疲於奔命,而又結怨於人;若其不允,是棄親而啟兵端也。」
- 項目、方面。如:「鬼計多端」、「變化萬端」、「舉其一端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「是這等樣,天下無妻子的人或者也少幾個,也是培補元氣之一端。」
- 心思、思緒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言語》:「衛洗馬初欲渡江,形神慘悴語左右云:『見此芒芒,不覺百端交集。』」唐.杜甫〈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〉詩:「憂端齊終南,澒洞不可掇。」
- 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。通常一端約等於一匹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:「除了文若虛,每人送緞子二端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「次日,大爺備了八把點銅壺、兩瓶山羊血、四端苗錦、六簍貢茶,叫人挑著。」
- 姓。如明代有端孝思。
形
正、直、不歪斜。如:「舉止端正」、「品行不端」。《禮記.玉藻》:「目容端,口容止。」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夫尹公之他,端人也,其取友必端矣。」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一三回:「將詳文書冊,俱一一寫得端正,批上簽了花押。」
動
- 以手托物。如:「端碗」、「端菜上桌」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五六回:「他起五更睡半夜,與主母梳頭纏腳,洗面穿衣,端茶掇飯,再也沒些怨聲。」
- 擺。如:「端架子」、「把問題都端到檯面上討論」。
副
- 到底、究竟。宋.王安石〈龍泉寺石井〉詩二首之二:「四海旱多霖雨少,此中端有臥龍無?」宋.陸游〈幽事〉詩:「餘年端有幾?風月且婆娑。」
- 果真。宋.蘇軾〈水龍吟.小舟橫截春江〉詞:「武昌南岸,昔遊應記。料多情夢裡,端來見我,也參差是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