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 [手部-12畫-共15畫]
注  音 ㄆㄨ
漢語拼音
釋  義

  1. 擊打。《淮南子.說林》:「蔭不祥之木,為雷電所撲。」
  2. 輕拂。唐.岑參〈韋員外家花樹歌〉:「朝回花底恆會客,花撲玉缸春酒香。」
  3. (翅膀)在空氣中連續拍擊。如:「那蜻蜓在窗戶上猛撲著翅膀。」
  4. 拍除。《老殘遊記》第八回:「跟隨人替他把身上雪撲了又撲,然後把驢子牽來,重復騎上,慢慢的行。」
  5. 向前猛衝。如:「飛蛾撲火」、「撲地而滅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二三回:「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,翻身又只一撲,撲將來。」
  6. 捕捉。唐.杜牧〈秋夕〉詩:「紅燭秋光冷畫屏,輕羅小扇撲流螢。」
  7. 塗敷、附著。如:「撲粉」、「撲在面上」。
  8. 偷。《喻世明言.卷一五.史弘肇龍虎君臣會》:「這郭大郎因在東京不如意,曾撲了潘八娘子釵子。」
  9. 以錢擲地賭輸贏。《喻世明言.卷一五.史弘肇龍虎臣君會》:「昨夜迫劃得幾文錢,買這魚來撲,指望贏個錢去養老娘。」

  1. 輕拍或拂拭的工具。如:「粉撲」、「毯撲」。
  2. 刑杖。《後漢書.卷六一.左雄傳》:「孝明皇帝始有撲罰,皆非古典。」
  3. 圍棋術語。一種圍棋的犧牲打,故意奉送對方一子或兩子,藉以提回遠較此數為多的敵子的手段。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