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 [殳部-7畫-共11畫]
注  音 ㄕㄚ ㄕㄞˋ ㄕㄚˋ (點各音查相關詞)
漢語拼音 shā shài shà
釋  義
ㄕㄚ

  1. 以刀或武器使人或禽獸等失去生命。如:「人放火」、「豬宰羊」。
  2. 戰鬥。如:「出重圍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回:「至天明,雄方引兵上關。」
  3. 敗壞。如:「風景」。
  4. 減省。如:「」。

ㄕㄞˋ


等差。《禮記.文王世子》:「其族食世降一等,親親之也。」漢.鄭玄.注:「,差也。」

  1. 減、削。《周禮.地官.廩人》:「若食不能人二釜,則令邦移民就穀,詔王邦用。」漢.鄭玄.注:「,猶減也。」
  2. 衰微。《呂氏春秋.恃君覽.長利》:「是故地日削,子孫彌。」漢.高誘.注:「,衰也。」


細小。《呂氏春秋.士容論.審時》:「先時者,大本而華,莖而不遂,葉稿短穗。後時者,小莖而麻長,短穗而厚糠,小米鉗而不香。」


ㄕㄚˋ


甚、極。同「」。如:「愁人」。元.張養浩〈詠江南.一江煙水照晴嵐〉曲:「畫船兒天邊至,酒旗兒風外颭,愛江南。」
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