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
注  音 ㄍㄜˊ ㄌㄩˋ
漢語拼音 gé lǜ
釋  義
  1. 傳統法中指法律條令。唐.劉肅《大唐新語.卷五.孝行》:「復讎禮所許,殺人亦格律具存。孝子之心,義不顧命。國家設法,焉得容此。殺人成復讎之志,赦之虧格律之道。」《舊五代史.卷三七.唐書.明宗本紀三》:「自兵興以來,法制不一,諸道州縣常行枷杖,多不依格律,請以舊制曉諭,改而正之。」
  2. 詩、詞、曲、賦的平仄、音韻、字數、句數等形式和規律。唐.白居易〈與元九書〉:「至於貫穿古今,覶縷格律,盡工盡善,又過於李焉。」宋.許顗《彥周詩話》:「有五句成篇者,盡古今詩之格律,足以資詳博,不可不知也。」
  3. 個人生活行為在主觀上所遵循法度和規則。唐.竇冀〈懷末上人草書歌〉:「狂僧揮翰狂且逸,獨任天機摧格律。」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