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 [宀部-11畫-共14畫]
注  音 ㄑㄧㄣˇ
漢語拼音 qǐn
釋  義

  1. 睡覺、臥息。如:「」。《論語.公冶長》:「宰予晝。」
  2. 躺臥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一年》:「臣食其肉而處其皮矣。」
  3. 停止。《新唐書.卷一七三.裴度傳》:「汲黯在朝,淮南謀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一五回:「今聞鄧艾善能用兵,因此其事矣。」
  4. 隱瞞。唐.元稹《鶯鶯傳》:「誠欲其詞,則保人之姦,不義。」

  1. 像動物趴著的樣子。《荀子.解蔽》:「冥冥而行者,見石以為伏虎也。」
  2. 相貌醜陋。《史記.卷一○七.武安侯傳》:「武安者,貌,生貴甚。」清.魏禧〈大鐵椎傳〉:「時座上有健啖客,貌甚。」

  1. 臥室、居室。如:「」、「」。《左傳.昭公十八年》:「子大叔之廟在道南,其在道北。」
  2. 宗廟收藏祖先衣冠的地方。亦泛指宗廟。《呂氏春秋.孟春紀.孟春》:「執爵于太。」《禮記.月令》:「廟畢備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,衣冠所藏之處。」
  3. 古代帝王的墳墓。如:「」。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