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 [青部-8畫-共16畫]
注  音 ㄐㄧㄥˋ
漢語拼音 jìng
釋  義


止、安定。與「動」相對。如: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在。」《墨子.非攻》:「卿制大極,而神明不違,天下乃靜。」《淮南子.本經》:「哀斯憤,憤斯怒,怒斯動,動則手足不靜。」

  1. 安定不動的。如:「風平浪靜」。
  2. 緘默無聲。如:「安靜」、「寧靜」、「更深夜靜」。明.陸采《懷香記》第二齣:「牛羊已下山徑靜,鳥鵲爭歸林木擾。」
  3. 貞烈。《詩經.邶風.靜女》:「靜女其姝,俟我於城隅。」唐.方干〈書桃花塢周處土壁〉詩:「自學古賢修靜節,唯應野鶴識高情。」
  4. 恬淡、平和。唐.崔融〈報三原李少府書〉:「撤函敷紙,恬神靜諷。」唐.杜甫〈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〉詩:「蔡侯靜者意有餘,清夜置酒臨前除。」


安謐。《後漢書.卷一六.鄧禹傳》:「檢敕宗族,闔門靜居。」
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