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 [行部-10畫-共16畫]
注  音 ㄏㄥˊ
漢語拼音 héng
釋  義

  1. 置於車轅前端的橫木。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在輿,則見其倚於衡也。」唐.陸德明《經典釋文.卷二七.莊子音義中》:「衡,轅前橫木,縛軛者也。」
  2. 秤,量輕重的器具。《荀子.禮論》:「衡誠縣矣,則不可欺以輕重。」《文選.張衡.東京賦》:「同衡律而壹軌量,齊急舒於寒燠。」三國吳.薛綜.注:「衡,稱也。軌,法。」
  3. 眉目之間。《後漢書.卷六○下.蔡邕列傳》:「胡老乃揚衡含笑,援琴而歌。」南朝梁.劉孝標〈廣絕交論〉:「見一善則盱衡扼腕,遇一才則揚眉抵掌。」
  4. 玉衡的簡稱,參見「玉衡」條。
  5. 大陸地區衡山的簡稱。為五嶽之一。唐.王勃〈滕王閣序〉:「星分翼、軫,地接衡、廬。」
  6. 姓。如漢代有衡咸。

  1. 量輕重。《墨子.經說下》:「衡,加重於其一旁,必捶。」晉.陸機〈演連珠〉五○首之二:「物勝權而衡殆,形過鏡則照窮。」
  2. 斟酌、考量。如:「衡情度理」、「權衡得失」。
  3. 違抗、拂逆。《史記.卷六二.管晏傳》:「國有道,即順命;無道,即衡命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九.李謫仙醉草嚇蠻書》:「豈非逆天之咎徵,衡大之明鑒與!」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