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 [大部-3畫-共6畫]
注  音 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  1. 中國古代東部民族之一。殷商時約分布在今大陸地區山東、江蘇一帶。後泛稱東方各族為「夷」。如:「徐夷」、「淮夷」。《後漢書.卷八五.東夷傳.序》:「夷有九種:曰畎夷、于夷、方夷、黃夷、白夷、赤夷、玄夷、風夷、陽夷。」
  2. 古代對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稱。如:「蠻夷戎狄」。
  3. 同輩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昏定而晨省,在醜夷不爭。」
  4. 鋤草、平土的農具。《國語.齊語》:「惡金以鑄鉏、夷、斤、斸,試諸壤土。」《管子.小匡》:「惡金以鑄斤斧鉏夷鋸欘,試諸木土。」
  5. 創傷。通「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六年》:「子反命軍吏,察夷傷。」《後漢書.卷四七.班超傳》:「每有攻戰,輒為先登,身被金夷,不避死亡。」
  6. 平易、平安。如:「化險為夷」。
  7. 常道。通「」。《史記.卷三八.宋微子世家》:「曰王極之傅言,是夷是訓,于帝其順。」
  8. 姓。如周代有夷詭諸。

  1. 鏟平、使平坦。如:「夷為平地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六年》:「將塞井夷灶而為行也。」《國語.晉語六》:「夷灶堙井,非退而何?」
  2. 誅除、消滅、平定。《荀子.君子》:「一人有罪,而三族皆夷。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及夫大逆不道,然後掩捕而遷之,勒兵而夷之耳。」
  3. 剷草、割草。《周禮.秋官.薙氏》:「掌殺草。春始生而萌之,夏日至而夷之。」
  4. 陳放、安置。《禮記.喪大記》:「徹帷,男女捧尸夷于堂,降拜。」
  5. 平均。《左傳.昭公十七年》:「五雉為五工正,利器用,正度量,夷民者也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所以平均下民也。」

  1. 平坦。《莊子.眩篋》:「夫川竭而谷虛,丘夷而淵實。」《後漢書.卷二四.馬援傳》:「從壺頭則路近而水嶮,從充則塗夷而運遠,帝初以為疑。」
  2. 愉悅。通「」。《詩經.鄭風.風雨》:「既見君子,云胡不夷?」
  3. 傲慢無禮。《荀子.修身》:「容貌態度,進退趨行,由禮則雅,不由禮則夷固僻遠,庸眾而野。」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