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 [匚部-4畫-共6畫]
注  音 ㄎㄨㄤ
漢語拼音 kuāng
釋  義

  1. 改正、扶正。如:「匡正」、「匡謬」。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過則匡之。」《史記.卷六二.管晏傳》:「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管仲之謀也。」
  2. 救濟。如:「匡救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八年》:「匡乏困,救災患。」《管子.五輔》:「養長老,……弔禍喪,此謂匡其急。」
  3. 輔佐、幫助。《漢書.卷八.宣帝紀》:「有能箴朕過失,及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,以匡朕之不逮,毋諱有司。」《三國志.卷八.魏書.張魯傳》:「上匡天子,則為桓文。」
  4. 料想。《醒世恆言.卷三.賣油郎獨占花魁》:「你是個做經紀本分人兒,那匡你會溫存,能軟款,知心知意。」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一○:「方氏大怒道:『你就匡我養不出,生起外心來了!』」

  1. 眼眶。通「」。《史記.卷一一八.淮南王傳》:「於是氣怨結而不揚,涕滿匡而橫流。」
  2. 姓。如漢代有匡衡,清代有匡輔之。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