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 [人部-4畫-共6畫]
注  音 ㄈㄨ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  1. 趴,身體向前傾靠在物體上。如:「倒伏」、「伏案」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坐毋箕,寢毋伏。」
  2. 隱藏、隱匿。如:「蟄伏」、「危機四伏」、「晝伏夜出」。《老子》第五八章:「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」
  3. 降服、使屈服。如:「降龍伏虎」、「制伏」。
  4. 低落下去。如:「伏地挺身」、「此起彼伏」。
  5. 承認、承受。如:「伏罪」、「伏法」。《文選.班彪.王命論》:「遇折足之凶,伏斧鉞之誅。」
  6. 佩服、信服。同「」。唐.白居易〈琵琶行〉:「曲罷曾教善才伏,妝成每被秋娘妒。」


隱藏不露的。《文選.左思.蜀都賦》:「漏江伏流潰其阿。」


參見「伏日」條。


對尊長自謙的敬辭。《文選.枚乘.七發》:「伏聞太子玉體不安,亦少閒乎?」《漢書.卷四.文帝紀》:「臣伏計之,大王奉高祖宗廟最宜稱。」
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