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 [心部-6畫-共10畫]
注  音 ㄒㄧ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  1. 呼吸時出入的氣。如:「窒息」、「奄奄一息」、「一息尚存」。《聊齋志異.卷七.青娥》:「略聞香息,心願竊慰。」
  2. 子女、兒子。如:「子息」。《戰國策.趙策四》:「老臣賤息舒祺,最少,不肖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二.嬰寧》:「弱息僅存,亦為庶產。」
  3. 利錢。如:「利息」、「月息」、「年息」。《史記.卷七五.孟嘗君傳》:「貧不能與息者,取其券而燒之。」
  4. 音訊、音信。如:「消息」、「信息」。
  5. 贅肉。通「」。《黃帝素問靈樞經.卷一.邪氣藏府病形篇》:「若鼻息肉不通,緩甚為多汗,微緩為痿瘻偏風。」
  6. 姓。如明代有息隆泰。

  1. 呼吸、喘氣。《漢書.卷五四.蘇建傳》:「武氣絕,半日復息。」
  2. 休憩、放鬆身心。如:「歇息」、「休息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飢者弗食,勞者弗息。」
  3. 停止、消失。如:「止息」、「息怒」、「川流不息」。《漢書.卷四八.賈誼傳》:「百姓素樸,獄訟衰息。」
  4. 繁殖、滋長。《荀子.大略》:「有國之君,不息牛羊。」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振困窮,補不足,是助王息其民者也。」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