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 [人部-2畫-共4畫]
注  音 ㄖㄥˊ
漢語拼音 réng
釋  義


因循、沿襲。《文選.張衡.思玄賦》:「夫吉凶之相兮,怕反庂而靡所。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徇之以為安,之以為俗。」

  1. 屢次、頻頻。《國語.周語下》:「晉無道而鮮胄,其將失之矣。」《漢書.卷九.元帝紀》:「百姓遭凶阨,無以相振。」
  2. 依然、還。如:「他的病不見好轉。」、「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須努力。」


於是、因此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忿狷》:「雞子於地圓轉未止,下地以屐齒蹍之。」《南史.卷四九.劉懷珍傳》:「與崔祖思友善……及聞祖思死,慟哭,得病,建元二年卒。」


︿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