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詞 逋逃 注 音 ㄅㄨ ㄊㄠˊ 漢語拼音 bū táo 釋 義 逃亡的罪人。《書經.牧誓》:「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,是崇是長,是信是使,是以為大夫卿士。」唐.杜甫〈遣遇〉詩:「奈何黠吏徒,漁奪成逋逃。」逃亡。《書經.費誓》:「馬牛其風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七回:「貞臣良佐,忽為悖逆之人;郡守部曹,竟作逋逃之客。」也作「波濤」、「波逃」、「浮逃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