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

字  詞
注  音 ˇ ㄉㄜˊ
漢語拼音 wǔ dé
釋  義
  1. 古時陰陽家把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行看成德。以行生剋為帝王嬗代之應,其說尤盛於秦漢間。《史記.卷九六.張丞相列傳》:「推德之運,以為漢當水德之時,尚黑如故。」漢.班固〈典引〉:「肇命民主,德初始。」
  2. 玉有德。即仁、智、義、禮、信德。《禮記.聘義》:「溫潤而澤,仁也;縝密以栗,知也;廉而不劌,義也;垂之如墜,禮也;孚尹旁達,信也。」
  3. 雞有德。即文、武、勇、仁、信德。《韓詩外傳》卷二:「君獨不見,夫雞乎,首戴冠者,文也;足搏距者,武也;敵在前敢鬥者,勇也;得食相告,仁也;守夜不失時,信也。雞有此德,君猶日瀹而食之者,何也?」

︿
回頂端